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教育 深圳之窗 2024-07-10

本博贯通,6年毕业!985高校重磅改革

6年读完博士算快吗?

肯定不算,以部分高校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为例,博士生学制通常为3年或4。如暨南大学博士生学制为3年(直博生学制为5年);陆军工程大学的工学博士学制为4年、军事学博士为3年,最多延长1年;吉林大学下属创新发展研究院(北京)规定为3年,学习年限最长为6年……

但如果从本科入学到博士学成毕业,6年搞定呢?那简直开挂起飞,顶峰相见了。

不过在研究生学制普遍延长的当下,真有高校“逆势而为”,如此“激进”地变革学制吗?

哈工大,颠覆本博培养模式

这所“逆势而为”的高校就是“国防七子”之一,素有“工程师摇篮”的哈尔滨工业大学。

今年6月中旬,哈工大制定出台《关于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》,引发社会关注。该文件明确表示,哈工大在设立的院士特色班、未来技术拔尖班基础上,新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顶尖创新人才班(简称“尖班”),探索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。

自从2009年国家回应“钱学森之问”而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、财政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(“拔尖计划”)以来,各大高校一直在探索培养拔尖人才。清华大学的“姚班”(计算机科学实验班,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创办)、“钱班”(钱学森力学班)声誉显赫;北京大学“元培学院”、四川大学“吴玉章学院”、上海交通大学“致远学院”、兰州大学“萃英学院”等都是“拔尖计划”前后兴起的拔尖人才培养重地,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基础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。

高校从未停止改革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。近来,汉大学的“雷军班”、清华大学的“颠班”(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计划)以及同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作创办的“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”等竞相登场。

哈工大的“尖班”即是该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最新举措。对比各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,能发现不少共通之处,例如本科生导师制、书院制、更灵活的转专业政策、学科交叉培养、强调通识教育以及个性化培养方案等。

而哈工大“尖班”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大幅缩短学制,探索6至7年完成本博培养。根据学科特性不同,当前高校本科直博学制通常为4年或5年,即学生从本科念完博士最快也需要8年。

哈工大本科生院相关负责人在阐述“尖班”意义时强调:

哈工大旨在摆脱传统知识性培养惯性,打破课程架构桎梏,突破固定学分限制,灵活缩短学习年限……加速培养具有志远坚韧、独立审辩、本源开创、博学笃行特质的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

优中选优 全力支持培养

要加速培养顶尖创新人才,“尖班”的生源必然是优中选优。

哈工大出台的“尖班”培养文件表示,学生将从该校未来技术学院遴选,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。选拔标准主要基于学生的学术表现、研究潜力和专业志向,需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具有卓越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

哈工大的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于2022年6月,是教育部首批全国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,围绕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3个方向培养人才,并致力于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
学生选入“尖班”后,从入学开始会经历两个阶段:

# 画像阶段

该阶段通常为2年,通过学生自我画像和导师画像两种方式,学校会对学生是否具有顶尖创新人才潜质进行深度研判和遴选考核,充分考查学生的新思维和创新能力、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、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、身心健康状况等。

具体来看,学生进入大一后,需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志向,自愿申请参与院士导师的指导计划。院士导师将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、面试表现以及个人特质,进行初步筛选并决定是否接纳学生进入院士团队。

确定指导关系后,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基础、志向以及发展目标,为学生量身定制研究任务,培养学生的发现力、想象力、洞察力和创造力。

在此过程中,导师会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,不断对学生进行“画像”,全面了解学生的特质和潜质,为后续培养和动态进出做出针对性的规划。最终,导师会在大二结束时确定学生进入下一阶段(成长阶段)或退出“尖班”。

#成长阶段

学生进入成长阶段,在完成学业的同时,需积极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,积累学术创新成果,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完成本科综合设计(论文)。

大三学年结束获得推免资格后,依据本科学业完成情况,学生可随时申请(本科)毕业,获得直攻博资格后提前进入博士阶段培养;通过3至4年的培养达到高水平博士毕业标准,从而实现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培养。

总体来看,哈工大共制定了九大措施全方位支持“尖班”培养:

#量身定制,构建“一生一策”培养计划; #志趣牵引,探索实施全学段专业任选; #大师引领,强化交叉融合协同育人; #课程重构,突破固定毕业学分限制; #能力培养,优化高质量学科竞赛组织模式; #质量为先,深入推进本科综合设计(论文); #快响优化,灵活缩短本博培养周期; #评价革新,强化学术成果质量要求; #智慧赋能,推进学科专业+人工智能改造。

(篇幅有限,此处不详细介绍,可点此()查看哈工大原文)

超难!淘汰率或过半

哈工大该份文件出台仅仅月余,但已经开始落地实施了!

未来技术学院某老师向媒体透露,该校2023级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已经身先士卒,率先参与了该项计划的报名和遴选工作。该老师同时表示,学校教务处处长做政策宣讲时强调,要给学生讲清楚政策,“尤其是淘汰这件事,淘汰率还是很高的”。

2023级未来技术学院有八百多名学生,宣讲结束后有五十多人报名参与“尖班”。学院将学生名单提交给对应的11位院士后,最终选出了29人,且有3名院士一个也没选。

显然,“尖班”的遴选要求非常苛刻。但遴选标准并非“唯分数论”,此次选上的29名同学并非全部名列前茅,有学院排名前20的,也有不少绩点在八十多分并不突出的入选者。

因为“尖班”学生都是院士担任导师,在初期遴选和后期画像考察阶段都是院士说了算。例如考核标准中的“学术表现、研究潜力和专业志向”,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,唯一的标准就是院士导师的考核而定。

该老师表示,学校制定2年的画像时间,其原因在于学生刚进入大学时,或许还难以体现出科研潜质、学术恒心等,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成长,经过2年的培养,“学生是否具有科研潜质,能否达到直博要求,院士是能看出来的”。

由于画像阶段只有2年,2023级学生等于还有1年的时间就要面临考核淘汰,该老师表示,最后剩下的学生估计不会超过15人,淘汰率可能会超过50%。

哈工大此番打造的“尖班”培养模式引起不少教育专家注意。

某985高校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认为,三年左右完成本科学业,再花四年时间修完硕博课程并非不可能,在小范围能力出众学生中再遴选出学习能力超强的拔尖人才,是值得尝试的,“如果不行,无非是往回走。实行一些筛选和淘汰机制,进可攻退可守,是值得鼓励也是可以期待的。”

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,2024级本科生就将踏入大学校门。我们期待哈工大“尖班”能发现更多创新性拔尖人才,同时探索出一条别样的培养路径,为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贡献。

来源:麦可思研究独家整理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、南方周末报道文章等。欢迎非营利目的的转载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
关注“麦研文选”,获取更多数据——

☞回复“月收入”,可获取2023届本科、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

☞回复“本科就业满意度”或“高职就业满意度”,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。

深圳之窗

深圳之窗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深圳之窗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深圳之窗 szz.hx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